在孟加拉国东南部科克斯巴扎尔的ng体育入口一片尘土飞扬的空地上,一群瘦弱的孩子正围着一个破旧的篮球架奔跑,他们脚下的土地龟裂,远处的帐篷连绵至地平线,这里是ng体育官网罗兴亚难民的临时栖身之所,这一天,孩子们的脸上却绽放出罕见的笑容——因为一位身高213厘米的“巨人”正弯腰与他们击掌,耐心示范着投篮动作,他是保罗·加索尔,前NBA巨星、两届总冠军得主,如今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的身份,深入这片被遗忘的角落。

从硬木地板到人道主义前线:加索尔的使命转型
2025年4月,加索尔的身影出现在全球媒体的焦点之外,他没有站在聚光灯下的颁奖台,而是跋涉至孟加拉难民营的临时医疗中心,为营养不良的儿童测量臂围;他没有谈论战术与比分,而是与当地志愿者讨论清洁水源的供应方案,这位44岁的西班牙篮球传奇,自2023年从职业赛场退役后,便将生活的重心转向公益事业。“篮球教会我团队合作与韧性,但人生的赛场远不止于此。”加索尔在难民营的临时教室里对记者说,“我看到孩子们连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难以保障,这让我更坚定地想要为他们发声。”

加索尔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合作始于2013年,但此次孟加拉之行的深度与规模远超以往,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25年发布的报告,孟加拉难民营收容了超过100万罗兴亚难民,其中55%为未成年人,许多儿童面临疟疾、营养不良和心理创伤的威胁,加索尔的到来,不仅带来了医疗物资与教育设备,更通过体育互动为孩子们注入精神力量,在难民营的空地上,他组织了一场简易篮球赛,用肢体语言跨越了文化与语言的隔阂。“体育是一种通用语言,”加索尔说,“当一个孩子接过篮球时,他眼中闪烁的光芒,与我在NBA球场上看到的如出一辙。”

体育与生存:难民营中的“隐形赛场”
在加索尔看来,体育不仅是娱乐,更是疗愈与教育的工具,孟加拉难民营的生存环境极其严峻:饮用水需步行数公里获取,医疗资源短缺导致传染病频发,许多儿童因战乱失去家人,在加索尔与当地组织的协作下,一片片荒地被改造成临时运动场,志愿者们用废旧布料制作球类,用竹竿搭建球门,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孟加拉代表阿尼莎·马利克指出:“加索尔的参与让国际社会重新关注到难民营中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,体育游戏能帮助他们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,重建对生活的掌控感。”

加索尔人道之旅,从NBA赛场到孟加拉难民营,用体育精神点亮希望之光

这场人道主义行动也折射出全球体育界日益增长的社会责任感,近年来,从梅西通过基金会支持难民儿童教育,到詹姆斯为贫困社区兴建学校,体育明星正逐渐超越竞技角色,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,加索尔对此深有感触:“运动员的影响力不应局限于赛场,当我们举起奖杯时,也该记得为那些无法发声的人举起希望。”他的行动已初见成效:此次援助计划为难民营增设了3个净水站、5所临时学校,并为5000名儿童提供了疫苗接种服务。

加索尔人道之旅,从NBA赛场到孟加拉难民营,用体育精神点亮希望之光

挑战与希望:人道主义之路的漫长征程
加索尔的孟加拉之行也直面了现实的重重困境,在难民营的深夜会议上,他与救援团队讨论了资金短缺的问题—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25年的募捐目标仅完成不到40%,当地气候危机加剧了生存挑战:季风季节的洪灾常冲毁临时住所,高温导致腹泻病例激增,加索尔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视频,镜头中他蹲在泥泞的土地上与一名患病儿童对话:“我们需要更多支持,不仅是物资,还有持续的关注,这些孩子值得拥有未来。”

这场行动的意义早已超越单纯的慈善捐助,加索尔用自身的转型证明,体育精神的核心是坚韧与共情,他曾是球场上的“技术流中锋”,以精准的传球和盖帽闻名;他是人道主义领域的“助攻者”,将资源与希望传递至最需要的地方,难民营中的孩子们或许从未看过NBA比赛,但他们记住了这位温柔巨人的身影——他俯身系紧一个孩子的鞋带,亲手为婴儿调配营养餐,在烈日下搬运物资箱时汗水浸透了印有UNICEF字样的T恤。

夕阳西下,加索尔与孩子们在篮球架下的合影被定格,篮球静静躺在土地上,远处帐篷的炊烟袅袅升起,这一刻,体育的边界被无限拓宽:它不仅是竞技与荣誉,更成为跨越国界的对话、绝望中的微光,加索尔登车离开前,一个男孩用生硬的英语问他:“你还会回来吗?”他俯身与男孩额头相触,轻声回答:“只要你们需要,我就会一直在。”车轮碾过尘土,但那些被篮球点燃的眼睛,已在贫瘠的土地上种下了希望的种子。